污水处理如何培养菌种?

 行业动态     |      2021-08-13 14:37:52
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温暖季节,先将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充满曝气池,然后曝气几十个小时,不进入污水,水就可以开始进入。引入的水量逐渐由小变大——污水处理。连续运行几天后,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加。为了加快养殖过程——污水处理,在养殖初期加入一些浓缩粪水或米泔水,增加营养浓度。培养期-污水处理(特别是初期)由于没有大量形成污泥,污泥浓度较低,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远低于正常时期的曝气量。

 
生活污水处理曝气池
生活污水处理曝气池
 
调试阶段
 
1.初始阶段(3d)
 
(1)首先将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污水注入生化池,然后将污泥倒入制料池。一般第一次加入20m3污泥,同时加入粪肥等培养料,与水混合后按比例均匀加入各生化池。生化池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应控制在300毫克/升,然后按比例加入过磷酸钙(由于增加了粪肥,不需要添加氮源)。
 
(2)闷曝:喂食后闷曝。水气体积控制在1: (5 ~ 10)。第一天,通过充氧6h和停止4h的方式进行曝气。
 
       复投:闷投一天后,第二天COD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有必要再喂一次。第二次可将10~15 m3污泥投入化学池(留一部分备用)。同时添加粪基培养料,添加培养料的标准是生化池COD质量浓度控制在200 ~ 300 mg/L.根据闷晒后磷的需要。
 
       曝气:第二、三天曝气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开6停2。
 
2.中期(4~7d)
 
      一般在暴露2 ~ 3天后,可通过显微镜检查看到少量原生动物。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充碳源,逐渐以锚粉为主。同时添加过磷酸钙和尿素补充磷源和氮源。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质量浓度约200 mg/L为基准。
 
      在这个阶段,为了消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要适当换水,同时继续曝气。在这个阶段,为了加速污泥细菌胶束的形成,可以在生化池中加入加粉PAM。
 
3.后期(7 ~ 10天)
 
       一般闷曝7 ~ 10天后,生化污泥呈现淡黄色,30分钟内污泥沉降率达到10%左右。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原生动物比较活跃,有钟虫和纤毛虫,也有后生轮虫和线虫。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可进入驯化、加负荷调试阶段。
 
加负荷调试一般是每两天增加污水负荷五分之一进行。1周后基本可以满负荷运行。为了稳定过剩,在负荷增加的所有日子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锚粉作为碳源。
 
调试条件控制
 
      生化调试时,原则上应结合曝气强度和水中溶解氧来控制气水比。一般好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1 ~ 3毫克/升,兼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0 ~ 0.5毫克/升。
 
      其他监测指标主要包括COD、生物相、pH值和污泥沉降比。采样分析频率为调试初期4小时,中期6小时,后期8小时。
 
调试注意事项
 
生化设施调试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置化料池及配备物料输送系统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必要的。
②投加的污泥需尽可能化开,避免垃圾进入生化池,降低污泥使用效率。
③在投加大粪时需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进入输送泵,否则极易引起输送泵的堵塞。
④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
⑤调试期间生化池pH值最好控制在7~8.5之间,发生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推荐阅读:
污水生物除磷总磷超标的原因及措施